【X島計畫:年輕人,如果你覺得一個地方枯燥無聊,那就搞點超酷的事翻轉它吧!】
作者:鹿就是這樣變成馬的·2019年8月31日 星期六
[頒獎]
作者:鹿就是這樣變成馬的·2019年8月31日 星期六
我們稱這個地方叫做龜山。
一個自古台北通向桃園的中途地帶,清代首任台灣巡撫劉銘傳,曾經沿著這座狀似烏龜的山坡(舊稱龜崙嶺),建了一條從基隆駛向新竹的鐵路,由於坡度太陡,在文獻裡形容搭過那段鐵路的人,一路顛簸辛苦,甚至有些路段必須要讓乘客下車,用人力推動的方式才能行駛,發生坐轎子比搭火車還快的奇景。
這一條設計不良的鐵道,在日本統治台灣之後很快被廢掉,「龜崙嶺鐵道橋遺構」也隨著歲月的流逝,成為支撐台一甲線東萬壽路公路的一個橋基結構,東萬壽路爬完陡坡之後,遇到龜山一座從清代以來就香火不斷的地方信仰中心,也是市定古蹟-壽山巖觀音寺,這座寺廟的擴建契機是緣於清代總兵南下平亂,因路途遙遠在此歇腳,遇到靈異神蹟,才誓言擴大此寺廟:再往前進入車水馬龍的萬壽路,張望巨蛋的屋頂時,就知道桃園市區和火車站近了,隨時準備飛奔而去下一個地點,無所留戀。
很久很久以來,龜山都是一個被路過的地方,人們為了討生活而來,發現這裡的房價比台北、新北便宜,也低於桃園市區,於是選擇在此落腳。王永慶創立台塑企業和長庚集團,也因為地價便宜,買下了林口龜山的大片土地,後來有陸續吸引許多企業前來投資建廠,群聚的工業區、山間的鐵皮工廠,都是尋常風景,除了壽山巖觀音寺,人們很難找到值得探訪(或想得起來)的古蹟,問到龜山有什麼特色?腦袋通常先茫然一片,吐出三個字:「工業區?」
一個似乎什麼都有,卻沒有什麼特色的地方,要怎麼找到它的特色呢?
微光生活設計室在2019年夏天的尾聲,拋出了這個【X島計畫】,是一個號召以年輕、旺盛的生命,探索這個有點無聊,沒有什麼特色的地方,更多的可能性的一個實驗計畫,他們徵集了16位來自外地的大學生、研究生,進行為期2天的工作營隊,以龜山的3個實體空間-好楓戶農家 Full Eco-Farm、新星巷弄書屋和曹家洋樓文化基地,作為計畫的研究和發想點,讓學員們分組進行討論,於2天營隊的最後一個半天,提出有趣的「龜山生活提案」,邀請評審團來給予專業意見,希望能啟發學員們更多投入在地方上的動機。
為什麼叫做「X島」呢?回應了「微光生活設計室」的前身-「沒有工作室」的風格,由於龜山人在自我介紹來自何地時,常被問:「龜山在哪?是指龜山島嗎?」他們於是自嘲式地提出了這個帶著反義的名稱,〈龜山不是島〉是微光生活設計室串連龜山區共同打拼的人、事、物,即將推出的地方報名稱,「X島」在島字之前打了叉叉,以年輕人的思維俏皮呈現了「不是島」的真諦。
想要更了解【X島計畫】可以參考這個網址:
—
這群參加「X島計畫」的年輕人,經歷了夜宿憲光二村,難以入眠的一晚,不僅沒有冷氣,還需要把電扇關掉才不會發抖,清晨5點下起了大雷雨,讓他們的心情更加雪上加霜,因為這次報名這個營隊實在是前所未有的硬—來到這個陌生的地方,接觸這些陌生人,參觀陌生的地點就罷了,還要在2天匆忙的時間中,和陌生人合作生出一個有趣的「龜山生活提案」,而且還要接受外來評審和在地評審的殘酷講評?!
營隊的第1天,他們完成了報到、破冰,接著3個實體空間的主人或代表人物簡報介紹他們的空間,也實地去走訪了空間,在所剩無幾的時間內,他們要絞盡腦汁,把所思所想化成完整的提案簡報檔,還要上台簡報,晚上的住宿地點也不太理想,是在老舊的眷舍裡搭出的簡易臥鋪,完全稱不上舒適,只能說是很特別的經歷。
這16位學員分成了6組,3個實體空間平分這6組,也就是每個空間由2組學員提案,討論的過程中他們有機會和實體空間的主人或代表人物近距離接觸,一同發想關於這些空間的計畫。
第1組:烹怦碰!田埂遇到愛。
(舉辦好楓戶田野間的聯誼活動,試圖解決不婚不生的人口問題)
第2組及第3組:讓書成為生活的日常。
(以3個提案,網羅書、閱讀、踏進書店的人,想出讓書店能屹立長存的方法)
第5組:洋樓泡腳電影院
(以洋樓面臨的漏水問題,提出泡腳電影院的想法)
第6組:洋樓辦桌趣
(以辦桌活動為號召,設計帶有恐怖感的裝置藝術,探索中元節習俗的各個面向)
[頒獎]
第1組「烹抨碰!田埂遇到愛」獲得「#最佳創意獎」。
經過評選們的一致決定,第5組「洋樓泡腳電影院」獲得「#評審團獎」。
—
[評審後記]
龜山燈塔守/李夏苹
每次遇到Simon Chang 和Ivan Li丸子,都不知道他們平靜的外表之下,到底又藏了什麼準備累死他們自己的鬼點子?
這次的「X島計畫」,照例我在用網路掃過文宣之後,依然不懂他們到底想要做什麼,但這兩位做事我又一向既佩服又放心,從我還在掌管憲光二村鑰匙時,他們帶著半生不熟的計畫來找我們談商借憲光二村辦「走吧!咕沙郎市集」,從我接了社造之後要做文資訪查,結果這兩位又來自投羅網,還幫我解決了美勞苦手最害怕的社造博覽會佈展事務,今年他們除了繼續做文資調查,也向文化局提了〈龜山不是島〉地方報的案子,結合了我常常琅琅上口的一些空間和人,這個「X島計畫」是地方報的延伸,但我沒想到他們會把事情搞得那麼大,動用這麼多人力,如此複雜。
「你們總共找了幾位大學生還是研究生呢?」前兩天他們來公所找我,我好奇地問。
「經過篩選之後有18位(結果有1位失聯,1位突然生病,所以最後參加的人數是16位)。」
「那他們住在哪裡呀?」
「住憲光二村。」他們回答。
我大吃一驚:「什麼?憲光二村現在可以住人了?」
看來我不知道的事還多著,面對這麼廣大無邊的世界,人怎麼能自以為什麼都懂呢?帶著略為忐忑的心情,8月30日的中午,我應邀前往憲光二村跟他們一起吃便當,順便和其他幾位評審見面打招呼,也看到許多平常很熟悉的面孔出現在憲光二村。
6位評審為:
[3位外聘專業頻審]
1.本次主視覺設計的插畫家 Dyin Li
2.棲地田野傳習所的 李柏賢 (BoShian Lee)
[3位在地評審]
1.披著公務員外皮的詩人李夏苹
2.不是島代表 婷婷Eve Yeh
3.不是島代表 李世祺
評審的過程中,感受到其他評審的專業和強大,實在是自愧才疏學淺,猜想Simon和丸子找我擔任這個職務,是信任我平常的想很多的思維和自省態度,以及雖是公務員卻沒有那麼濃的官方代表的特性吧,當然也不能讓他們丟臉,儘管拿麥克風手很抖,還是盡可能地用言語把意見表達清楚,還要注意讓自己成為一股暖流,避免這些倉促成軍的學員們,被其他的專業評審嚇跑,以後再也不敢踏進龜山......這是說笑的,柏賢老師的實作經驗極其豐富,他給的意見雖然聽起來很狂,但的確是在激發這群學員,不要只是一次性的參與活動,而是未來繼續投注在龜山社造事務的可能性;王瑀(丸嶼)老師以出版和在獨立書店工作的專業給的意見,也是超乎我的想像,那是她經驗的累積,說出來的話自然有憑有據,令人信服;Dyin Li老師也用設計師的細膩,給予了很多忠肯的建議,另外兩位「燈塔守」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,這個以熱血投入的評審團,不是我要說,套一句Dyin Li老師的話,真的是很硬啊。
—
輪到好楓戶、新星巷弄和曹家洋樓3個實體空間上台分享,讓我們覺得感動和很有意義的是,每個實體空間的主人或代表人,都在這短短2天,和提案的學員建立了緊密的連結,好楓戶農家的黃曉君 (Huang Hsiao-chun)說2個提案的點子她都覺得明年可以來做;新星巷弄書屋的楊芸芳說她真的很愛這些學員,每個他們想出來的提案,她也都願意試試看;曹家洋樓文化基地的JuYu Ko則說,她覺得學員們真的太可愛了,感謝他們提出這些很ㄎ 一ㄤ 的點子,雖然聽起來很天馬行空,但是也不是說完全不可行。
龜山,好像越來越有趣了!
留言
張貼留言